close

       學了很多本領,卻不一定用得出來,其中的關鍵在於--你願不願意改變?若願意調整、懂得改變,則人生必將有極大收穫。
  
iTalent學習計畫提到改變,美國心理學家狄克(Dr. Dick)曾說過:「影響一個人對外心理應變的能力,是在一至十歲間所養成的改變認知。」
  從小開始,我們就很害怕改變,擔心環境的變遷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。於是,上幼稚園的第一天,媽媽一定從頭陪到尾,守在教室的窗子外凝視著心愛的寶貝,而我們的視線也會一直不離媽媽;有的小孩甚至因為不適應新環境而拼命哭鬧,做媽媽的也會因不忍心而帶他回家。對幼兒而言,從小受盡呵護,都在家中生活,突然得面對陌生的環境,還真不習慣。因此,他必然抗拒不已。
  對於整個中國社會來說,傳統式封閉的教育也在教我們不要改變。譬如蕭規曹隨,以不變應萬變、ㄧ動不如ㄧ靜、隨遇而安......大人們也常對小孩說:這樣就好了,那樣就夠了,不希望小孩有太多反向的思考和與別人不同的舉動。因此,慣性的抗拒改變,也易造成未來人格形式上的弱點,也就是:遇到問題時缺乏應變能力。
  但是,環境的改變難道就代表一切會更好?答案是:不一定。
  現在讓我們再把時光機從幼稚園推到小學時期吧!要讀小學之前,我們都會期待在小學時會認識更多小朋友,可以打球、可以學習更多字、可以自己出門去玩......但是,真正進入那個階段後,卻不見得能享受到那個階段的快樂。於是,我們便開始冀望下個階段會更好,譬如成了國中生後,零用錢一定可以拿更多、媽媽可能不會再打我了、說不定還會買個電腦給我吧!
  沒想到上了國中後,零用錢還是老樣子、媽媽不但還打我,連老師也會打我、電腦,太貴啦!媽媽說買不起......種種希望又變成泡影。不過,上高中後情形一定會改觀,那時,我更大了,說不定可以把個馬子、自由自在的出入電影院,偶爾偷偷抽一支菸......國中這種愣頭愣腦的日子,我是受夠了。
  但是,當如願以償進入高中後,怎麼還是有壓力?別說功課緊,老師、父母的陰影更是無所不在,而他們一致的說法都是:苦過這三年就好了,等到上大學,由你玩四年!
  還記得剛成為新鮮人時,走在校園裏多快樂啊!那麼多迎新舞會、郊遊烤肉、社團活動都等著你,所有的夢想好像都即將再大學四年中實現。聽說系上有好多碩士、博士級的老師都長得很帥,聽說大學男生像狗一樣多,都繞著女生搖尾巴,聽說文學院的女生都特別有氣質,而且溫柔多情......
  是嗎?
  結果你又失望了,因為校園活動雖多,參加多了也會影響功課,另外,帥哥級教授畢竟不多,即使有一、兩個馬英九,他們也都結婚了,而且男生雖多,看來都不怎麼起眼,所以,直到大四拉警報了,愛神邱比特還是沒射出半支箭;女生啊!更別提了,拜金主義啦!眼睛長在頭頂上啦!也不知神氣什麼,交女朋友?門都沒有!
  於是,摸摸鼻子畢業了,心想:下個階段一定會更好吧!不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入社會工作,好歹已是個成人,可以獨立了。
  果真更好嗎?也未必,因為出國有出國的問題,就業有就業的現實考量,總之,你又開始憧憬著戀愛、結婚、生小孩......那些階段一定很浪漫、甜蜜又美好吧!
  一次又一次希望的落空,轉眼間,人生已走過大半,你還是覺得不快樂,無法充分享受到夢想成真的那種成就感。
  為什麼會這樣?
  說起來很簡單,因為在你的想法裏忽略了一個關鍵,就是「自我改變」,以致於在每個階段中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失落,無法盡興。要知道,人不能一直坐視環境的改變而期望使自己變得更好。從小到大,從幼稚青澀到成熟懂事,那只是環境在變,卻不代表你就會因此而變得更好。全方位人才培訓營

最有希望成功的,並不是才華出眾的人,而是善於利用每一時刻,並積極開發的人。-蘇格拉底

 

arrow
arrow

    威尼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