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們已建立好正確的態度與面對羣眾的勇氣後,只要再把準備工作做好,則擔心無虞。

iTalent學習計畫          要做好什麼準備工作?我認為應分為靜態的計畫與動態的計畫兩種。先以靜態計畫來說,又分為六大項:iTalent*學習計畫i-Talent*學習計畫

一、分析目標觀眾:可以依據幾個較大的區隔來畫分。

1.年齡:如果你面對的觀眾年齡比較大,在稱呼時就必須用他們比較熟悉的字眼,如「歐里桑、歐巴桑」;如果面對的觀眾比較年輕,何妨以年輕人的代言詞、流行語來溝通,諸如:馬子、凱子、LKK……等。

2.教育程度:遇到教育程度較低的,在使用專業術語時,就必須留意,因為一旦大意,很可能台上講得口沫橫飛,台下卻鴨子聽雷,聽不懂你在說什麼;如果面對的是學歷較高的一羣人,而你又沒有注意到,那麼,他們很可能看輕你,認為你的演講沒有深度、內容。

3.職業別:這代表著他們主要的生活領域與接觸到的資訊類別,所以,當我們在準備演講時,若能大致知道觀眾的職業或職等,也許可以掌握得更好。

4.地區別:有些地方是比較傳統的,譬如我本人就時常到中、南部去演講,為了與他們產生更多共鳴,我會以閩南語為主、國語為輔的與他們溝通;就好比宋省長在任期間,他的閩南語越說越溜一樣,甚至在縣市長補選時還可以來上一段布袋戲,讓台下的觀眾都愈發覺得他的平易可親。

5.宗教別:如果你對基督徒說: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對佛教徒說:「以馬內利」、「信我者得永生」,那就牛頭不對馬嘴,貽笑大方了。

資料蒐集:專業知識非常重要,即使是再生活化的演講,只要有專業學理佐證,或具有公信力的數據分析,都將更具說服力。

流行資料:大家都關心的事件會比較容易與觀眾產生共鳴,譬如說當我談到「情緒管理」時,我通常都會舉周大觀在臨終前與父親的對話為例,告訴聽講者他們是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生離死別。

 四、相關的史料準備:宋朝的大學問家張戴說過,「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」,歷史可以加強我們的論點,無論是中國、還是歐美或其他國家的史料,只要合適,均可以信手捻來,加強說服力。

五、撰寫講稿綱要:這兒有三個要點作為參考。

       1.切題:是否每一段的內容都與主題相關。

       2.事實:不能去欺騙或故意捏造事實的講稿。

       3.銜接性、流暢性:每段內容都必須相互連接。

六、熟悉講稿:背熟講稿,先從大綱開始,再來是記得概要內容,最後才要求完整性。其中,完整性最重要,幾乎可以決定演講的成敗。

   關於動態的計畫,也分成四大項。i-Talent*學習計畫 iTalent*學習計畫

一、心態的調整:就是前面所談的「上學的心情」與「把台下的人視為花草樹木」,不論緊張或害怕,一定要把心態調整到非常高昂的情緒,並全力以赴,因為,「好的表演,一定要有好的情緒作為後盾」。

二、直接熟悉環境:習慣演講的空間領域很重要,因為不陌生,會使你更易於發揮;如果演講還帶點綜藝性,有音效、配樂,那麼,事先習慣音樂領域也可以造成一些高潮;再來就是視野領域,因為演講的場地可能很大,若能在移動視線上多練習一下,就可以看得更遠、更細微;最後是走動領域,有時在演講中必須接近羣眾或走下台來,所以,必須先找出可能走動的範圍領域。

  記得我第一次在面對五百位觀眾的社教館演講時,為了避免臨場可能發生的差錯,我特別於事前去社教館勘察了好幾次「地形」,前前後後、台上台下反覆的練習,一共練了七十七次,直到第七十八次正式上台時,我對周遭的一切都已非常熟悉,就好像在自家客廳說話一樣,自然從容,毫無所懼,當然,在那一場演講中,我也贏得了滿堂彩。iTalent*學習計畫

三、學習動線的練習:曾經去聽過一場非常精采的演講,觀眾都對主講者報以熱烈掌聲,但是,演講結束下台時,那位先生卻鬧了個笑話,因為他不知該往左還是往右走,最後還是主辦單位的人及時出現帶領,這一切錯愕看在觀眾眼裏,卻形成了小小的瑕疵。因此,學習動線的練習,熟悉上台、下台、行走的路線,將可避免不必要的錯誤。i-Talent*學習計畫 

四、完成想像:在演講之前先想像演講的過程與結束將是如何的美妙與成功,用正面的情緒來激勵自己,如果能做到這點,我想,演講時就更容易得心應手了。全方位人才培訓營  

arrow
arrow

    威尼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